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医疗产业链中数字化场景发展现况及挑战

2023-08-26 00:00:00

纵观医疗产业发展长河,信息和数据一直是其发展的核心,只不过在计算机技术欠发达时期,信息和数据以纸质形式给予展

纵观医疗产业发展长河,信息和数据一直是其发展的核心,只不过在计算机技术欠发达时期,信息和数据以纸质形式给予展示和保存,调用于个人经验之中,由单独个体来根据以往经验进行“查找”和“利用”;此时,医疗产业发展依靠众多经验丰富的行业领导者。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医疗产业逐渐拥抱“变化”,涌现出多场景产业数字化转型;此时“数字化转型”正式步入大众视野,“产业数字化” 与“数字产业化”的概念正式提出。

医疗产业链中数字化场景发展现况及挑战

医疗产业数字化场景应用进程呈现差异化,业务惯性影响转型进度

医疗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每一细分场景数字化转型进度及应用进程均有所不同,这与细分行业本身特性有极大关系。在本报告中,亿欧智库将按照不同场景,来梳理数字化转型进度和应用情况,对其应用进程进行评估。

整体来看,监管层面、医院诊所及部分制药环节中,数字化转型较为快速,当下正在向大数据应用和智慧化应用,甚至生态化持续推进。药械及支付领域,因面临不同发展困境,部分环节非常缓慢,这与其业务特征与产业惯性有极大关系。

医疗产业监管由政府主导,当下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智慧数据价值正在挖掘

亿欧智库重点研究三大方向的监管数字化转型情况:卫健委、药监局、医保局,每一个细分场景应用,均由政府部门推动实施。为解决监管问题, 其数字化转型动力强劲,相关服务型企业需要根据政府部门要求进行数字化配套建设。具体来看,在卫健委监管层面,也是医疗产业数字化进程时间最长的领域,当前基本完成信息化建设,正在向智慧医院转变。在医保局监管层面,全国统一医疗保障信息化平台于2022年全面建成,其以支付为手段,撬动医疗体系深度改革。在药监局监管层面,随着中国加入ICH,审评审批进入新一发展阶段,信息化和数字化成为监管“必修课”, 此部分监管数字化基本完成;随着药品监管逐步深入,未来将以生产制造和强化流通为目标,进一步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

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处于线上化到大数据应用阶段,深度及智慧化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依据CHIMA《2021-2022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本年度调研医院中参与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的医院逐年增加,且参评等级逐年提高,体现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的逐渐成熟。在医院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方面,参与该项测评的医院逐年增加。虽然高级评定结果占比逐年提高,但整体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到调研年度,仍有近60%的医院尚未参加测评。由此可见,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服务正在快速提升,但是需要互联互通为基础的智慧医疗尚未达到预期,深度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应用中,医院管理层面不同管理功能使用频率和次数均有不同,其中用药管理和监测在全院应用中占比相对较高;医疗数质量统计系统在部分应用的系统中占比最高。整体来看,在智慧管理层面,可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技术相对成熟,但大部分应用场景深度不够

医疗机构信息化已基本成熟,技术搭建能力已可以满足大部分医疗机构使用场景的需求。但在场景应用深度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大数据深度分析并把结果反哺业务层面方向,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此部分一方面涉及到AI算法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涉及到相关使用主体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两者需要在实际临床使用中相互磨合成长,才能实现智慧医院的目标。

制药领域数字化转型,不同细分场景应用程度不同,以政策推动及业务增量为驱动

中国制药领域数字化转型涉及完整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这其中每一环节的数字化转型进展均不一样。亿欧智库把其分为三大模块:药物研发、业务管理和医药商业/营销/服务,在以上三大模块中,医药商业/营销/服务的数字化进程最快,与制药企业以销售结果导向密不可分。在业务管理方面,财务管理与销售人力管理呈现行业普遍性,在此不赘述;而生产制造因涉及环节众多,改造范围广,不仅涉及到生产设备,还涉及到工艺改进方面,当下均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生产制造环节数字化转型推进缓慢。在药物研发部分,细分领域呈现不同发展特征,药物发现及开发部分,处于自动化实验室转变阶段;临床试验环节,已有众多软件推向市场,但仍然面临数据无法互联互通,大部分仍以单项数据收集与分析为主。此外,药物警戒部分由于监管强制推进,数字化转型进展较为快速。

高值器械数字化转型集中于产品研发及生产制造,基于数据产生新价值和产业链

高值医疗器械与药品在产品层面有明显不同,具有泛行业属性的企业运营方面不做赘述。本节主要讨论高值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产品使用及售后运维三大模块。高值医疗器械与传统工业制造更为类似,是基于工业制造水平逐步提升,相对于制药领域而言,工业制造数字化转型在医疗器械领域体现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高值医疗器械除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外,后期维护运营也是一块工作量较大的业务体量。因此,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相关企业通过利用物联网以及数字化工具优化关键业务流程,建立基于数据的长期战略运营模式。

在产品研发层面,高值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临床使用数据,包括基于产品本身的参数数据,和基于检查检验的临床数据,这两方数据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天然优势。一方面需要收集运行参数数据提升机械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基于数据本身,形成新产业链条,例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医疗支付中两大支付方数字化转型路径相反,驱动因素方决定转型方式

在医疗支付领域,除自费外,有两大支付方-医保和商保,医保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以医保局为主要管理部门体系,直接影响着医疗产业格局。对于医保支付服务来说,政策强驱动决定了其数字化转型路径:信息化建设已完成并投入运营,下一步提升医保数据治理水平,最终达到智慧医保的目标。

对于商业保险来说,其具有泛行业保险本身业务属性,以业务数据为驱动,精算以支持产品设计,在业务层面已完成数字化应用的核心转型(以数据驱动业务),但使用程度尚未达到预期。此外,商业保险在数字化应用工具上,在近些年逐渐发力,其数字化转型发展具有特殊的行业属性。另 一方面,随着消费者需求逐渐增加,以保险产品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其需求,基于此状态孵化出多种服务保险行业的商业型公司,此类公司借助数字化工具,高效反馈消费者与保险产业

基于医疗资源及AI技术串联产业链,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场景应用

在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中,诞生了利用数字化技术服务整个医疗行业链条的业务模式。其本质是底层资源复用,该类型业务模式底层技术壁垒不高, 更多的是行业理解壁垒及行业资源壁垒,大数据治理及智慧化应用拉开产业差距。因医疗行业本身属性较为沉重,能够串联医疗不同场景的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最关键的是能够理解医疗行业运营模式、资源配比,以及具有相关社会医疗资源积累。当前,以综合应用为主的市场玩家,以落地服务产业链为方向,通过大数据治理与AI算法深度应用,提升医疗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节省社会资源。

无论何种场景数字化转型,首要任务解决当前业务核心痛点

数字化转型基于业务本身诉求和痛点,例如:在监管层面,地域广阔人员众多,管理存在大量漏洞,用数字技术,从信息数据基础开始管控,提高治理效率与水平;在医疗机构,大型三甲医院吸虹效应显著,诊疗密度非常高,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有效降低各方等候时间,精准管理,在固定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在药械企业,其当下面临业务增长受困的局面,急需要开源节流,数字化能为其带来哪些业务增长或长期支出下降,均需要有明确的投入产出比;在支付方,需要通过大数据应用更好管控资金流转效率,既能符合社会层面的医疗保障需求,又能最大程度节省开支。

整体来看,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要解决三大行业痛点:

1、业务增长受限;

2、当下运营模式无法满足新需求;

3、监管层面面临严峻挑战。在解决以上核心痛点的过程中,将会创造出新价值链与产业链。

数字化转型推进中,核心痛点未解决,限制大数据应用的潜力爆发

大部分正在进行产业数字化转型,以解决当下核心痛点为主要抓手。已建立的数字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价值数据,此部分数据尚未进行开发,而这些数据无法进行产业化是存在尚未解决的核心矛盾的问题,例如:数据孤岛、数据质量标准、数据交互标准/协议、数据权归属、 数据使用权、数据隐私权、诊疗安全、法律纠纷等问题,以上均牵扯各方利益,需要顶层规划,通过建立“共识”或者“规范”,明确数据使用底层逻辑,否则将拖慢整体数字化转型进度

以下是报告节选正文内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智库”(ID:EOintelligence2017),作者:史姗姗、王江珊


相关内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400-660-1258